主 持人:本报记者胡萍
对话嘉宾:曾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首席专家、主任
邢成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
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任务之一,普惠金融近年来成为信托公司争相布局的重点,其中,消费金融业务更是受到诸多青睐。如何看待信托公司的普惠金融业务,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有何优势和劣势,有哪些风险需要防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嘉宾。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当前信托公司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
曾刚:普惠金融旨在让金融服务更广泛地覆盖各阶层和群体,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与满意度。从服务对象看,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服务于个体消费者,涵盖传统金融服务较难触达的中低收入群体。从业务特点看,消费金融本质为小额零售信贷,具备额度小、审批快、无抵押、期限灵活等特性,契合普惠金融服务长尾客户的理念。信托公司通过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合作开展“助贷”模式,或凭借资产证券化模式,盘活消费信贷资产,扩大投资范围,提高金融投资和服务的普惠性。
总体上看,信托公司凭借灵活的制度优势与多元资金渠道,能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邢成:信托公司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消费金融业务通过小额分散的信贷模式覆盖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的群体,如低收入人群和下沉市场客户,符合“普”的定位。然而,能否实现“惠”则需平衡利率与风险。部分消费信贷年化利率畸高,甚至接近法定上限,虽因金额小、期限短致借款人感知不敏感,但仍需优化定价机制以提升可持续性。
《金融时报》记者:一些信托公司积极布局消费金融业务的原因何在?
邢成:一是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消费金融契合国家提振内需的政策方向,在传统非标业务受限后成为信托转型的重要抓手。二是收益优势,消费金融信托底层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叠加小额分散特性,风险相对可控,一些信托公司将其视为盈利稳定的业务选项。
《金融时报》记者: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各类机构间有何差别?
曾刚: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风控体系成熟,依托庞大的网点与客户资源,能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消费信贷,但审批流程相对烦琐,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较难覆盖长尾客户。消费金融公司专注消费场景,审批速度快、产品设计灵活,能精准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不过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成本较高,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信托公司制度灵活,可通过多元化资金渠道和创新业务模式开展消费金融,但多以通道业务为主,自主风控与客户运营能力不足,且业务透明度较低。
从市场容量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多元,不同机构服务不同层次客户。商业银行服务优质客户,消费金融公司深耕细分市场,信托公司则发挥资金融通与资产盘活优势,各类机构并存能实现优势互补、填补市场空白,共同推动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金融需求。
邢成:就信托公司而言,在优势方面,首先,信托具备灵活的交易结构设计能力,可深度参与资产证券化(ABS)等模式,降低资金成本;其次,风险隔离机制能保障资金安全,如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通过独立账户管理降低挪用风险。在劣势方面,资金成本高于银行,且需依赖合作机构获客与风控,自主能力较弱,同时,投诉率高企,面临合规与声誉风险。
《金融时报》记者:相对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的资金成本较高,在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中能否真正实现由“普”到“惠”?
曾刚:消费金融公司深耕垂直场景,凭借精准的场景数据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降低服务价格;信托公司则可发挥制度灵活优势,创新融资模式和产品结构,引入低成本资金,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间接让利消费者。
不过,这一目标的达成,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平衡商业利益与普惠使命,也依赖监管部门通过差异化监管、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引导。
《金融时报》记者:能否分析一下当前信托公司开展的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邢成:信托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分为五类模式:助贷、流贷、消费信托、投资附消费权益及消费众筹。无论是采取哪种模式,直接向个人发放消费信贷的属于融资类业务,需符合监管对非标业务的压降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37家信托公司普惠金融相关业务规模超3万亿元,2024年继续增长,应警惕规模扩张中的风险积累。
《金融时报》记者: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还存在哪些风险挑战?
曾刚: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存在多重挑战:在业务层面,信托公司多依赖合作方,自主风控与场景运营能力弱,易受合作方风险传导影响;在资金层面,资金来源稳定性相对较弱,融资成本较高,流动性管理难度大;在合规层面,消费金融业务监管不断细化,信托公司若对政策把握不准,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因此,信托公司需审慎评估风险,优化业务模式,才能在消费金融领域稳健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您对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信托公司有何建议?
曾刚:首先,强化自主能力建设。着力培养自主获客能力,不能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导流,可借助多元化营销与数字化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同时,提升自主风控能力,构建自身风控模型,积累客户数据,打破因依赖合作方导致的风控短板。
其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风控技术防控风险,以数字模型替代部分人工经验判断,适应消费金融业务小而散、客群千万级的特性,实现精准风控;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从申请、审批到放贷,提升效率与客户体验。
再次,坚持差异化定位。分析市场空白与自身优势,针对特定客群,如中低收入阶层、新市民等,开发特色产品与服务,在利率定价、服务内容上形成差异,避免同质化竞争,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邢成:一是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减少对外部合作机构的依赖。二是优化定价与成本结构。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入低成本资金,降低综合费率以提升可持续性。三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催收流程炒股股票配资网站,加强信息披露,降低投诉率。四是探索创新模式。拓展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等资产服务信托,降低对融资类业务的依赖。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