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赤壁之战后炒股股票配资网站,天下逐渐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在占据益州后,势力得到极大扩张。公元 219 年春,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长安,刘备进而进位汉中王,其集团的领地和实力达到顶峰。
然而,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局势却并不乐观。
关羽自刘备入蜀后,便一直镇守荆州,全面负责抵挡北方的曹操。
湘水划界之后,刘备集团于荆州实际掌控的地盘仅余南郡、零陵郡与武陵郡。这三个郡地理位置尴尬,被长江一分为二,南郡在长江以北,零陵和武陵在长江以南。
在三国时期缺乏长江大桥的情况下,南北两岸支援困难。且南郡北有襄樊在曹操手中,长江边的江夏则被孙权掌控;南方的零陵和武陵二郡无险可守,整体防御态势极为艰难。
展开剩余86%此前,孙刘联盟尚算牢固,即便经历湘水划界,双方仍维持着联盟关系。但公元 217 年鲁肃的去世成为局势转变的关键节点。
鲁肃作为坚定的孙刘联合派,在周瑜去世后成为东吴军方第一人,他的存在维系着孙刘联盟的稳定。而接替他的吕蒙主张进攻刘备,彻底掌握长江防线,这使得孙刘联盟岌岌可危。
面对这一局面,当时刘备集团因决定发起汉中之战,从荆州抽调了大量力量,荆州方面只能采取防守策略。
以当时刘备集团的整体实力,难以两线开战,因此关羽保持不动、坚守荆州,便是大功一件。
不过,从后来的诸多事件推测,在这一时期,关羽很可能在台面下派人向北进行渗透,与北方势力展开联系。
各方势力异动,局势渐趋紧张公元 218 年年初,许昌发生了以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为首的叛乱,他们企图救出汉献帝,反抗曹操。
几乎与此同时,刘备正式出兵汉中。同年,曹操任命麾下头号大将曹仁为征南将军,全权负责荆州方面战事。曹仁的到来给关羽带来了巨大压力,二人堪称老对手。
曹仁抵达荆州后,对荆州南阳郡的治理较为粗暴,为对付关羽,他滥用民力,征调大量民夫,致使民怨沸腾。
在此期间,关羽或许在暗中采取了一些行动,不久之后,南阳郡将军侯音带头造反,并第一时间与关羽取得联系,希望联手占领南阳郡。
尽管关羽当时兵力严重不足,但仍与侯音联合。侯音的起兵为关羽减轻了很大压力,原本镇守襄樊的曹仁不得不向北撤退,优先解决宛城的侯音。
从战局整体来看,若能完全拿下汉水以南,关羽便可占领江汉平原,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大大减轻压力。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座重要城池绕不过去,那就是襄阳。襄阳位于汉水南岸,与关羽的地盘直接相接,是荆州最重要的核心大城之一,当年刘表在世时便常年在此办公。
但襄阳城防极为牢固,短时间内难以强攻,且守将吕常自赤壁之战后镇守襄阳十余年,对曹操极为忠诚。
关羽挥师北上,襄樊战事开启公元 219 年,两件突发事件改变了关羽的态度。
一是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彻底封死益州大门,在益州方向转守为攻,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二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大封功臣,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关羽一向傲气,认为以自己的功劳,地位应高于黄忠,对与黄忠并列前后左右四个将军颇为不满。
公元 219 年七月,关羽正式出兵围攻襄阳和樊城,襄樊之战爆发。出兵后,关羽留一部分军队在汉水南岸继续围困襄阳,自己则亲自率军渡过汉水,进攻樊城。
当时樊城的最高负责人曹仁,手下兵力严重不足。曹魏集团虽整体实力远胜刘备集团,但地盘大,防守范围广,曹操至少需要防备合肥、荆州、汉中、凉州、幽州五个方向的攻击,每个方向都需驻守大量军队。
且汉中之战时,曹操刚将大量军队调集到汉中,又无功而返,因此此时荆州的曹仁能直接控制的军队数量有限。
不过,凭借樊城和襄阳的坚固城防,短时间坚守尚可。曹操得知襄樊被围后,第一时间准备派出援兵。
起初,曹操打算让曹植领兵前去历练,认为襄樊战场形势并不危急,只要援军到达,将指挥权交给曹仁,问题便可解决,这对曹植来说是刷军功的好机会。
但大军出征前,曹植因喝得酩酊大醉,错过了开拔时间,曹操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将军队交给曹植指挥。
当时曹家其他宗室高层将领各有任命,无法抽身,曹操最终任命最信任的外姓将领于禁带兵增援襄樊,于禁率领 3 万人马奔赴战场。
于禁带兵抵达后,起初襄樊战场的问题得到缓解,樊城与后方恢复联系,关羽的作战行动看似失败。然而,汉水周围突然下起大雨,且一连持续十多天。
关羽敏锐地抓住这一机会,利用汉水暴涨,引汉水淹没樊城,同时淹没了于禁带来的援军。由于于禁此前未预料到洪水,曹军顿时损失惨重。
而关羽早有准备,迅速指挥水军出击,对曹军展开追杀。最终,于禁带来的几万大军,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北方多地纷纷响应关羽起兵,最远的甚至达到陆浑(今河南嵩县一带)。
从嵩县出发,向北突进 100 多里就能到洛阳,向东不到 300 里可达许昌。这意味着此战之后,若关羽迅速拿下襄阳和樊城并北上,直至嵩县的一路上都会有人接应。
到达嵩县后,关羽的战略选择将更加多样,可进攻洛阳、许昌,也可杀向潼关切断关中和关东的联系,形势对曹魏极为不利。
就在关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曹仁与司马懿两人的举动改变了历史走向。
曹仁在得知于禁被消灭后,并未撤离樊城,而是收拢残兵,死守樊城,意图再拖住关羽一段时间。
司马懿则向曹操献计,提出说服东吴偷袭关羽后方。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派人出使东吴,成功说服孙权。
于是,便有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后方失陷,最终败走麦城,父子被东吴俘杀的结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均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破裂、反目成仇,最终引发夷陵之战。
襄樊之战虽已远去,但它所蕴含的战略决策、军事智慧以及对三国格局的深远影响炒股股票配资网站,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发布于:山东省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