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 翠地蓝料彩缠枝洋花纹胆式瓶
“慎德堂制”款
H 32.5 cm
备注:
·台湾私人收藏
·香港拍卖会,2016 年 11 月 29 日,编号 1508
本品直口,长颈,球形腹,下承圈足,口沿及足底描金饰如意纹,富有祥瑞之意。外壁通体饰绿地洋彩,颈部、腹部以蓝彩饰缠枝西番莲纹,枝蔓婉转翻卷、层次分明,并以西洋光暗技法表现,强调色彩过渡的处理,从而达到浓淡自然、立体感突出之效果,流露出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风格。外底以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本品纹饰华而不俗,色彩妍而不媚,展现出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可谓极尽御窑瓷绘之能事。
展开剩余82%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慎德堂制”款瓷器为道光一朝之名品。陈浏《陶雅》赞曰:“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慎德堂款瓷器即道光皇帝的御用品,因此而能体现道光皇帝本人的审美取向。因咸丰十年“庚申之变”宫殿焚毁、器物遭劫,故慎德堂款瓷器存世无多,更为可贵。本品落御窑贡瓷“慎德堂制”款,秉持钦定瓷器之样式,承袭前朝审美之绪余,照“洋彩之花样,吉言新式”,结合窑工之巧思创作而成,其风格与制作工艺保持极高水准,毫不逊色于前朝同类器物,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道光御窑精品佳作。
明万历青花五彩缠枝莲纹天字罐
“天”款
H 7.5 cm
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几月后,唐英重作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乾隆。他写下如下的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谨奏。”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览。”
《说文解字》说:“天,癫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明朝奉行程朱理学,奉天为尊,其基本观点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世间构成三纲五常。《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天为万物之主宰,天与天子、天家、天保九如常常紧密结合,体现祈祷福寿、尊崇。“天”字也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天”字款瓷器必然显示其做工质量、使用对象等多方面的至高、第一、尊崇,彰显社会对皇权的崇拜。成化时期尊崇佛教,佛教文化流行盛广,“天”在梵语中称“提婆”,与天上、天道、天界等同意,系“十界”之一,构成佛教密宗法义。在道教体系中元始天尊奉为最高天神,教义讲究“天人合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由此,天或暗喻打破天命,追求长生之意。
关于天字罐的用途,长期以来存在诸多猜测,常见观点包括酒器、茶器、宗教礼器等,但都缺乏确凿证据。而江建新在《明成化官窑酒具小考—兼谈成化斗彩天字盖罐之用途》中提出的观点,为我们打开了全新思路。他参照万历二十一年郑小斋刻本《古文正宗》中《渊明赏菊》图,图中跪者手捧的 “酒” 字珠顶盖罐,与天字罐造型极为相似,均为圆腹、直口,整体比例协调 。在傅惜华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上)中也收录了此图,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双重图像佐证。
明成化 斗彩缠枝莲纹天字罐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版画中的盖罐有宝珠钮且刻有“酒” 字,与天字罐细节略有不同,但明代瓷器器型在传承中本就存在演变与差异,这反而说明天字罐在明代中后期的实用器皿中,可能存在类似功能的延续。此外,古代文献中 “酒者,天之美禄”的记载,也将“天”与酒巧妙关联,进一步支持了天字罐作为酒器的推测。
明成化 斗彩应龙天字罐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本品系仿成窑斗彩天字罐而制,据目前所见公私收藏著录,仅上海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有类似藏品,惟尺寸无一相同,纹饰亦略有差异。耿宝昌在《清明瓷器鉴定》中曾表示“所见万历斗彩器物不多”,足证传器稀有,极为难得。本品善用巧思,与成化相比尺寸小巧可爱,器形饱满圆润,以各色釉彩绘就莲花,五彩工艺更显淡雅脱俗。万历皇帝慕古之风日渐,传世多见仿成窑葡萄杯、莲托八宝碗等,均以宪宗为本,一改往日粗糙古拙之气,在晚明宫廷艺术中极为少有。
明万历 斗彩缠枝莲天字罐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宁波股票配资网
发布于:广东省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